任南琪教授在2011·天俱時科技論壇作主題演講
任南琪教授在天俱時科技論壇上作主題演講
來源:天俱時集團
發布時間:2011-11-30

 

http://old.www.tianjushi.com/repository/image/6I1IVC4wTZOWfONnwrpTxg.jpg

任南琪教授從厭氧生物處理的基本原理、優勢種群的演替規律、兩相厭氧生物處理的意義三個方面,系統闡述了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在處理大分子有機污染物中的重要作用,決定系統效果的關鍵點和難點,産酸發酵菌和産甲烷菌對生長環境要求所決定的系統運行的原則,以及傳統上對厭氧生物處理系統的錯誤認識和錯誤處理方法。

演講時間:

2011年11月25日

演講地點:

2011·天俱時科技論壇主會場(石家莊中茂海悅酒店三樓豪廷)

演講題目: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主要内容:

任南琪教授介紹了目前我國水環境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指出随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源型、污染型缺水問題越來越嚴重,城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關系越來越密切。

作爲集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學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爲一體的國家創新群體,任南琪教授簡單介紹了他的團隊情況以及主要研究方向,并着重介紹了在處理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方面所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

任南琪教授從厭氧生物處理的基本原理、優勢種群的演替規律、兩相厭氧生物處理的意義三個方面,系統闡述了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在處理大分子有機污染物中的重要作用,決定系統效果的關鍵點和難點,産酸發酵菌和産甲烷菌對生長環境要求所決定的系統運行的原則,以及傳統上對厭氧生物處理系統的錯誤認識和錯誤處理方法。

最後,任南琪教授用工程實例介紹了該科研成果在處理高濃度中藥廢水(進水COD:20000mg/L)和高濃度精細化工廢水(進水COD:80000mg/L)的實際應用情況,處理結果均達到設計标準并高于國家環保部門的排放标準。

任南琪簡介

任南琪,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環境工程學科學術帶頭人,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國家“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城市水質轉化規律與保障技術”國家創新研究群體帶頭人,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主要從事環境生物技術、環境分子生态學、有機廢水處理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區域環境污染防治等學科領域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爲:微生物分子生态學;生物制氫理論與技術;生物脫氮、除磷、脫硫理論與技術;微生物絮凝劑;膜生物反應器;流域和大氣有毒污染物(包括POPs等)源彙及遷移轉化規律等。

個人成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省部級以上項目2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7項),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9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3項;在國内外核心以上刊物上發表論文300餘篇,專著和編著9部,獲得發明專利19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已培養出博士後12名,博士35名,碩士60餘名。

技術成就:以厭氧活性污泥爲菌種的有機廢水發酵法生物制氫技術被評爲“200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并創建了世界上首例生物制氫示範工程。針對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難題,引入産酸發酵微生物生理生态學理論,建立廢水處理産酸發酵類型的人工控制方法,提出完全氧化型硫酸鹽廢水處理新工藝。此項研究兩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開發出3套适合我國國情高效、經濟、節能的高濃度廢水生物處理集成化技術,建立了相應的專有技術推廣平台和設備加工制造平台,并應用于15項示範工程,該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建設部華廈科技進步一等獎。